為在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的能力測試創造新成績,同學們要盡可能多的練習相關的題型,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能力測試題,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能力測試題:一、積累與運用 1.填寫。 填寫愛蓮說、陋室銘、望岳、桃花源記、春望、石壕吏的出處、作者、朝代、名句。 2.用課文原句填空。 ①《桃花源記》描寫桃花源人幸福生活的句子是 ,寫桃花源人厭惡戰爭的句子是 。 ②《愛蓮說》最能體現蓮花潔身自好的名句是 ,表現蓮花正直的語句是 。 ③《陋室銘》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語句是 ,以古代名賢自比,表明自己雖身居陋室,卻具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的句子是。 ④《望岳》表現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的詩句是 。 3.選出對杜甫的《春望》賞析有誤的一項( )。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A.這首五言律詩,前兩聯寫“感時”,后兩聯寫“恨別”,抒發了詩人感時憂國、思家念親的情懷。 B.首聯言明春望所見,一個“破”字,使人觸目驚心;繼而著一“深”字,叫人滿懷凄然。頷聯以一特寫鏡頭,將無情的花鳥化有情,更突出了詩人悲痛之深切。 C.一個“望”字統領了前四句的內容。詩人的視野由遠而近,由小到大,從山河到草木,再到花鳥,景象也由部分到整體,由混沌到清晰。 D.頸聯結構工整,感情濃郁,表現了詩人在消息隔絕又盼家書不至時的迫切心情。尾聯以詩人望后情態作結,用一“搔”字,更顯示了詩人的愁苦之心。 4.問題探究。 ①《陋室銘》結尾引孔子的話“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 ②《愛蓮說》以菊和牡丹來襯托,用意是什么?從可以看出作者怎樣的生活態度? 二、文言文閱讀 (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痰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5.解釋加點的詞語。 ①不獨子其子( ) ②壯有所用( ) ③矜、寡、孤、獨、廢疾者( )( )( )( )( ) ④女有歸( ) ⑤貨惡其棄于地也( ) ⑥力惡其不出于身也( ) ⑦外戶而不閉( ) ⑧是謂大同( ) 6.文畫橫線句子的語序可否顛倒?為什么? 7.翻譯下面的句子。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 8.簡答。 ①課文采用的是什么結構形式?用“‖”標出層次。 ②課文說明的大同社會有哪些特征? (二) 【甲】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更無人,惟有如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石壕吏》) 【乙】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帖,可汗大點兵,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木蘭詩》) 9. 《石壕吏》寫了“夜色”,《木蘭詩》也寫了木蘭征途的“夜色”,它們在詩各起什么作用? 10.請分析“老嫗應征”和“木蘭從”各自的緣由,并分別寫出作者對這兩件事的態度。 11.從《石壕吏》和《木蘭詩》,你一定對古代戰爭有了一定的認識和感悟。請自選一個角度,談談你的認識和感悟。(要求:觀點明確,不少于50字) (三) 老人引楊氏入山之大穴。雞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謂曰:“此公欲來,能相容否?”對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則必賢者矣。吾此間凡衣服、飲食、牛畜、絲纊、麻枲(枲,麻)之屬,皆不私藏,與眾共之,故可同處。子果來,勿攜金珠錦繡珍異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魚肉,此殊不缺也。惟計口授地,以耕以蠶,不可取食于人耳。”楊謝而從之。又戒曰:“子來或遲,則封穴矣。”迫暮,與老人同出。 12.下面句“此”字分別指代什么? ①此公欲來。( ) ②老人肯相引之此。( ) ③此殊不缺也。( ) 13.下面各組詞義相同的一組是( ) A.落:落英繽紛 居民之大聚落也 B.果:未果,尋病終 子果來 C.屬: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吾此間凡衣服、飲食……之屬 D.處:處處志之 故可同處 14.補出下面句子的主語: ( )又戒曰:“子來或遲,則封穴矣。”迫暮,( )與老人出。 15.對短文內容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文穴人與桃花源人一樣過著與世隔絕、自給自足、怡然自得的生活。 B.《桃花源記》是漁人自己偶然發現了桃花源,而短文楊氏是經一老人引導才進入大山之穴。 C.穴人告訴楊氏,穴是按人口分給土地,然后自己來耕種養蠶,不能向別人求取食物。 D、楊氏聽了穴人的話后,不愿意留在洞,所以,臨近傍晚又與老人一同出穴。 16.翻譯下列句子。 ①此公欲來,能相容否? ②老人肯相引至此,則必賢者矣。 (四) 吟 千錘百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17.這首詩的體裁是 ,韻腳是 、 、 。 18.解釋文的詞語。 ①錘( ) ②等閑( ) ③渾( ) ④留( ) 19.本詩也是托物言志的佳作,本詩所詠之是什么?請寫在詩題的橫線上。 20.詩歌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精神? 三、寫作(30分) 21.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仙人球是一種很賤生的植物,在干旱缺少肥料的條件下仍能生長旺盛。有人曾經給一棵仙人球以優厚的待遇——水肥充足的供應。結果,這棵仙人球很快地就腐爛了。 這則材料的“仙人球”由于“溺愛”死去了。它能引發你想些什么呢?請以“溺愛”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可以寫你的經歷、體驗、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編寫故事、寓言等。所寫內容必須在“溺愛”的范圍之內。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體自選; ②題目自擬; ③不少于800字。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能力測試題答案:一、1.略 2.①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自云先世避秦時亂……遂與外人間隔;②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漣而不妖;通外直,不蔓不枝;③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南陽葛諸廬,西蜀子云亭;④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3.C 4.①既巧妙地回應了開頭“惟吾德馨”一句,又顯得含蓄無窮,發人深思。②突出作者的志趣;可以看出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二、(一)5.①以……為兒子;②發揮作用;③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而無父的人;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④女子出嫁;⑤到,在;⑥從,自;⑦用門閂插門;⑧這 6.不能顛倒。因為這是按照年齡的大小順序排列的。 7.因此,人們不僅以他的親人為親人,不僅以他的兒子為兒子,讓年老的人有快樂的晚年,讓成年的人發揮作用,讓年幼的人正常的生長,讓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而無父的人、老而無子的人和殘疾人有正常的生活,男子有職務,女子有歸宿。 8.①總分總結構。層次:大道之行也……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是謂大同。 ②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愛;人人都能安居樂業;貨盡其用,人盡其力。 (二)9.《木蘭詩》的“夜色”的作用為:烘托木蘭離家遠征,思念親人的心情。而《石壕吏》的“夜色”的作用為:烘托兵荒馬亂,家破人亡的悲慘氣氛。 10.同是“從”“應征”,但木蘭從的原因是:家無長兄,代父從。老婦應征的原因是:家老翁已逃走,男人已被征盡,被迫應征。作者各自的態度是:前者對木蘭代父從的愛國精神進行了熱情的贊美,后者表現了作者對戰亂人民遭受苦難的深切同情和對差吏抓人兇暴氣焰的無情揭露。 11.提示:從戰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人民為了保家衛國勇敢參戰等方面闡述。 (三)12.①楊氏;②大穴;③金珠錦繡珍異等物 13.C 14.穴人;楊氏 15.D 16.①這個人想到這里來,你們能接納他嗎?②您親自把他引來,那他一定是很賢能的人了。 (四)17.七言絕句;山、閑、間 18.①錘打;②平常;③全、都;④保留 19.石灰 20.借詠石灰以言志,表現自己正直為人、不畏艱險、勇于自我犧牲的精神。 三、21.略
1. |